"
“股市多久来个牛市?”这问题,估计每个想在股市里捞点好处的人都问过,或者至少在心里琢磨过。说实话,要是真有个精确的时间表,那这市场也就没意思了。我接触股市这么多年,zuida的感受就是,这玩意儿没法精确预测,但也不是完全没规律可循。
很多人一听到“牛市”,脑子里就浮现出指数一路狂飙,手里股票天天涨停的画面。这当然是牛市的极致表现,但其实,牛市的启动和运行,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,也更“磨人”。我见过太多次,大家以为牛市来了,结果只是个“假阳性”,然后又一头扎进熊市的泥潭。
比如,总有人把短期反弹当成牛市的开端。指数跌了很久,某个利好消息出来,或者某个板块突然爆发,大家就觉得“春天来了”。可往往,这种行情持续不了多久,就又被打回原形。这种“假牛市”的出现,容易让那些追涨杀跌的朋友损失惨重。我记得前几年,有个医药板块,因为某个消息炒作得非常厉害,大家都觉得要开启一轮大牛市,结果消息证伪后,跌得比谁都惨。
更别提那些把“一飞冲天”当成牛市唯一标准的了。事实上,有些温和的上涨,即使不像传说中那样波澜壮阔,但只要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,并且能让大多数参与者都赚钱,那也算得上是一次不错的牛市。关键在于“可持续性”和“普惠性”。
股市和宏观经济,那绝对是绑在一起的。你看,经济下滑到一定程度,企业盈利困难,股市自然跌。但当经济开始企稳回升,企业盈利预期改善,大家对未来有信心了,资金就愿意流进股市,推动指数上涨。所以,要判断股市多久来个牛市,你得先看看大的经济环境。
现在咱们说经济,很多时候不是一两个月就能看出明显趋势的。需要关注的是GDP增速、通货膨胀、货币政策(比如央行会不会降息、降准)、就业数据等等。当这些指标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,尤其是那种持续性的变化,那股市牛市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。
我记得2014年那波大牛市,很多人觉得是政策推动。但从更宏观的层面看,那时候中国经济也进入了一个调整期,但同时,为了刺激增长,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包括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。这些都为股市的腾飞打下了基础。
股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吸金池,而资金是驱动它前进的血液。牛市的出现,离不开充裕的流动性和活跃的投资意愿。什么时候市场上的钱多了,而且大家愿意把这些钱投到股市里,牛市的概率就大了。
什么能让钱多起来?比如央行的货币政策放松,市场上的钱就更便宜,更容易获得。还有就是居民的财富效应。当房地产、存款等其他投资渠道的回报率不高,或者存在不确定性时,一部分资金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向股市,寻找更高的回报。
我这些年也遇到过很多时候,大家因为某种原因(比如疫情后的经济复苏预期)觉得股市机会大,纷纷把存款取出来,或者把其他理财产品赎出来,一股脑儿地往股市里塞。这时候,市场的资金面就会非常充裕,推动股价上涨。2019年初那波行情,很多都是因为市场流动性充裕,以及对经济企稳的预期。
除了经济和资金,市场情绪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。熊市越久,大家越悲观;牛市越长,大家越乐观。但牛市的启动,往往不是在市场一片欢呼的时候,而是在大家普遍悲观,甚至绝望的时候。
这有点像“黎明前的黑暗”。当大家都觉得不行了,很多机构、散户都选择离场,市场跌无可跌,这时候,往往就藏着牛市的种子。然后,一些“聪明钱”或者对未来有深刻洞察的投资者,开始悄悄地买入,慢慢地,情绪开始扭转,市场开始出现一些积极信号,然后,一步步,牛市就来了。
我印象特别深的是2005年那一波,那时候市场情绪非常低迷,很多人对中国股市彻底失望。但就是在这个时候,一些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和股市的投资者,开始悄悄建仓。然后,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,市场信心逐渐恢复,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就这样开始了。
这么多年下来,我总结了几个自己体会到的、关于牛市启动的“小信号”。比如,市场成交量开始温和放大,指数在关键技术位企稳,并且能站稳。或者,之前被冷落很久的、低估值的板块,开始出现一些零星的上涨,而且这种上涨有扩散效应,从一个板块蔓延到另一个板块。
还有,那些长期在底部盘整的股票,开始出现一些突破性的上涨,并且伴随着放大的成交量。这些往往不是主力在“护盘”,而是在“吸筹”。这种迹象,很多时候预示着一轮新的行情可能在孕育之中。
当然,我也曾因为过早乐观而吃过亏。有一次,我认为某个重大利好消息会立刻引爆牛市,结果却因为消息落地后的解读不同,市场又进入了一轮调整。这让我明白,牛市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需要经济基本面、资金面、情绪面等多重因素的共振,并且,这个过程往往比我们预期的要漫长。
总而言之,回答“股市多久来个牛市”这个问题,更像是在问“下次经济大周期启动、资金充裕、市场情绪回暖大概是什么时候?”它不是一个精确的倒计时,而是一个需要你持续观察、深度思考、并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去把握的时机。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你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。